126文学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67章 惊世之作满分文章(第1页)

《博雅杯》的最大特点是,你写的观点对不对不是最重要的,你有没有自己的思考,能不能自圆其说,在期间是否展现出了你和别人不同的一面,这才是考核的重点。

眼下这1oo位高中生,说实话他们在各自的群体里再突出,又能有什么学术水平呢?能有名校文学院高材生的水平?所以,《博雅杯》考核的是学生的思辨能力、创造力和潜力。

《博雅杯》不需要只会读书考试的“傻子”!

所以当看到李亦儒挥毫而下不靠谱言论后,两位导师并没有嗤笑,而是欣喜,虽然李亦儒的言论在他们看来是荒唐的,但是,他所陈述的一切,还蛮有道理的。

这时只见李亦儒再次挥笔而下:

[其次,《后出师表》的写作时间可疑。

蜀汉建兴五年(227)年,诸葛亮进驻汉中,临别之际向后主刘禅呈上《前出师表》。而《后出师表》按《汉晋春秋》的说法,则是在建兴六年十一月诸葛亮呈给后主的。

两表的写作时间相隔一年而已,大军仍驻扎在汉中,为何还要上表求出师?何以会“今岁不战,明年不征”?何以在《前出师表中》求自贬,劝后主“亲贤臣,远小人”,时隔一年就不顾战争对黎民的残害而力争“出师”呢?

另外,前后表相隔仅一年,《前出师表》言辞恳切,充满热情与理想。如“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昂扬向上的斗志溢于表文。

而《后出师表》不仅绝口不提兴隆汉室之事,行文也不似前表那样气足语豪,全文都在主张出师,却又承认“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文气低迷悲观,况且出师之文应是鼓舞士气,怎会写的如此萧瑟呢?

两表相隔一年,文气,风格表现出如此大的差异,实在让人难以信服同样出自诸葛亮之笔。]

商教授是研究古汉语的,郑教授是搞当代文学的,这二人虽然在历史学上并不强,但是在文学这块研究得非常通透,都是该领域很杰出的教授。

见李亦儒又拿出了这一佐证,他们二人微微蹙眉,若有所思。

讲台上,《博雅杯》负责人董之鹏实在看不下去了,他心想人家小伙在那考试呢,你们两位大教授蹲守在那看着不太好吧?现在室内1oo位考生,别人你们就不管了么?

你们现在是监考老师,可不是阅卷老师啊!你们真关心李亦儒写了什么也行,不过在那扫几眼就成了,别一动不动跟雕像似的,盯着人家写啊!

偏心不?尴尬不?

但董之鹏资历浅,所以也不好去吩咐教授。这时,考古学家董必胜正好从讲台前飘过,董之鹏忙悄声道:“董教授,您看那边,这~~~哈哈。”

董教授好像恍然大悟般点了点头,“哦”了一声,直奔李亦儒那边而去,然后站在郑教授身后,好奇地看起了李亦儒的试卷。

董之鹏一怔,他不是这个意思啊,他不是让董教授也去凑热闹,而是让他把两位教授带走啊!

干嘛啊?哎!

这一幕,特别像中学考试时,如果某个考场有个级学霸,那么他很可能吸引到老师驻足观看。而眼下的李亦儒,很明显已经不是学霸这么简单了,那是学仙学神啊!

李亦儒此时身边站了三位权威的教授,如果换做别人的话,可能早慌了,下笔可能都歪歪扭扭了,不过李亦儒,简直视若无物。

他书写的度并未降低,行文依旧流畅,丝毫不被外界环境所打扰,这就是充足的底气和自信心带来的实力的正常展现。

中性笔笔头,在试卷上沙沙作响:

[第三,《后出师表》文本本身存在的不合逻辑之处。

《后出师表》,全文都在为出师伐魏寻找理由。先,强调这是先帝的遗命,不可违。其次,强调了六点出师的理由,即“六未解”。最后,申明自己的志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仔细推敲表文,看似缜密构思的背后,实则漏洞百出。先帝遗命,众所周知,刘备晚年,对挺进中原已经没有什么信心了,托孤诸葛亮之意,也只是想保住自己的蜀汉小朝廷。

况且刘备已死,遗命也没有说非得伐魏不可。《后出师表》把伐魏当成是先帝的遗命,是既定的国策来执行,其实是放弃了自己对这一战略的思考,撇清了自己的责任。

这与一向心思细密,严谨负责的诸葛亮形象不符,也不合于前表中注重休养生息,“亲贤臣”的治国方针。

至于出师的六条理由,不直接言出师,句句迂回,传递出来的信息就是:一定要出师,否则就是坐以待毙。

言辞委婉,论证薄弱,行文看似谨严,实则草率鲁莽,完全不是诸葛亮的风格。

最后,说明世事难料,“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纯粹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自我激励以及对理想的追求。

战争无论胜负都事关老百姓的生死,无论如何都要慎重权衡才可以定夺。这种草率的出师,理由牵强,与一向亲民爱民的诸葛亮的做法不符。

总之,纵观全文,偏激之处颇多,难以服人,内在的逻辑思维经不起细致的推敲。从头到尾都不似诸葛亮的风格,难以让人相信是出自一向行文严谨的诸葛亮之笔。]

董教授眯着眼睛盯着试卷,心说有道理啊!他又抬头看了一眼历史学家林峰教授,此时林峰教授正在靠窗那边巡视监考,不过林峰的余光好像一直在往这边儿扫。

董教授心想李亦儒虽然选择的是古文,但其实研究的是历史问题,如果林峰教授知道李亦儒对历史的偏向,估计他能乐屁了吧?

讲台上的董之鹏,见到董教授迈着方步转身离开李亦儒的时候,他终于笑了笑,还是董教授没忘了自己的本职工作——监考!

可很快,董教授又迈着方步回到了李亦儒身边,顺便还带回来一个林峰教授。

董之鹏:“……”

林峰教授是历史学方面的权威,他其实很早就想去李亦儒那边看看了,可是李亦儒身边的两位教授迟迟不走,他再赶过去凑热闹的话有些不妥。一是场面上不好看,二是还得有人监考啊。

他就不停地用余光观察李亦儒那边的情况,只要李亦儒身边空出来,他就过去扫一眼,看看他究竟写了啥。

结果这么长时间过去了,那两位同事就像被钉在了那里,一动不动的,这给他急的啊。

直到董教授过来跟他耳语,他便急急切切地过来了。他眯着眼睛仔仔细细地盯着试卷,却见李亦儒下笔如飞:

[第四,《后出师表》中的称谓存在诸多可疑之处。

我们知道《后出师表》的主要内容是力排众议,出师伐魏,所以整个文章都洋溢着要将伐魏进行到底的凛然之气以及对曹魏强烈的批判精神。

《前出师表》中对曹魏抨击的地方很少,只是在结尾处提到“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算是对曹魏比较严厉的抨击之语。

热门小说推荐
九笛传

九笛传

简介关于九笛传林绝,一个魂龄岁月未知之人,从无尽的流年苏醒。而后与布衣壮汉平平淡淡的过了十二年。但这一切平静的日子,都随着皇室大殿兆运钟的异动而打破。林绝的命,也就此而改变。他的路,被诅咒的他,注定该逆天而行。...

某不科学的漫威科学家

某不科学的漫威科学家

胸口装着ed灯外面套着铁壳满天乱飞的花花公子,穿着蒙面紧身衣在高楼大厦间不停荡秋千的四眼宅男,为了找回小右变成蜥蜴的断臂医生,在北极躺了七十年还身材健美的过期冷鲜,背上插着四根机械触手假装章鱼的秃头...

大明第一太子

大明第一太子

转世为明太祖朱元璋的嫡长子,建文皇帝的亲爹,明成祖朱棣的大哥。看在历史上如流星一般转瞬即逝的懿文太子朱标,在风起云涌的洪武年间怎么活下去,并建造新的大明王朝!(无系统无外挂无智商碾压无跨年代科技树)...

一个探测器的回家之路

一个探测器的回家之路

简介关于一个探测器的回家之路一个探测器想要回家,何其艰难!...

满级大佬穿成炮灰女配

满级大佬穿成炮灰女配

小雪莲精谈墨眼看就要化形却被人摘走,转世投胎成谈家备受宠爱的小女儿。直到她现,自己竟成了前世从师尊的世间镜中看到的那个悲催炮灰,被绿茶表妹当做嫁给魏刻礼的踏脚石后,更被害惨死。父母一夜白头,三个哥哥为她报仇反落得身败名裂,下场凄惨。但这辈子既然有她在,谁都别想伤她家人分毫!谈墨跟我玩儿绿茶?今儿就让你见识见识满级大佬的茶艺!记者魏少,您最欣赏您夫人哪一点?魏至谦善良可爱,好清纯不做作。记者谈导,您的新片被观众奉为神作,您是怎么创作出这么牛的剧本的?谈大哥没有没有,剧本其实不是我写的,只是她要低调,不肯署名。记者谈天王,您的新歌已经问世,立即横扫全球榜一,词曲创作简直神了。谈二哥哪里哪里,词曲其实是一个对我非常重要的人创作的,要是没有她,根本没有这歌的成功。但她低调,不肯署名。记者谈画家,您这幅画一问世就被拍出了十位数的天价,不知道灵感源自哪里?谈三哥都是因为她。记者谈大哥谈二哥谈三哥妹妹从来都是这么帮我们,不求回报。魏至谦谈墨这么单纯,没有我的保护,她还不得被那些绿茶白莲欺负死啊。众人摔!到底谁欺负谁啊!...

从天才到混子

从天才到混子

简介关于从天才到混子网文萌新再度执笔,2o年扑街巨着,绘写都市新篇章我曾是个天才,真的,可是,现在,我就是个弟弟。班花阿诚,这道题怎么做我题是死的,人是活的,你再想想。校花阿诚,那个娃娃好漂亮啊,你帮我抓出来好不好?我再漂亮也不能当饭吃,我们先吃饭。美女老师阿诚,这篇论文你帮我看一下,看下有什么需要改的吗?我字体格式改成常见的宋体,标题加粗,行间距调整一下。豪爽警花阿诚,教我几招格斗术呗?我武功再好,也怕菜刀,你还是练点旁门左道吧。哎,为什么想当个混子就这么的难?我不就是长的帅了点,成绩好了点,家里有钱了一点吗?可这,能怪我吗?我真的只想安安静静地当个混子,混完这没有系统的后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