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文学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81章 代天伐商一 三年准备武王伐纣序幕拉开(第2页)

“知道他有些拘泥于旧规,便上前奏道:“大王,如今天下诸侯大会孟津,大王如不起兵响应,就不足以取信于天下众人。”

众人不服,必定会怪我们助纣为虐,倘若移兵来攻打我西土,那时反为不美。”

“以臣愚见,不如依姜丞相之言,领兵大会孟津,与天下诸侯一起,陈兵于商之郊外,看其政事如何,等待其自行改过。”

“如此,则天下百姓都得其福,我们也不至于失信于众诸侯,可谓是,上可以尽忠于君,下可以尽孝于先王,岂不是万全之策?请大王三思!”

“武王听了散宜生的一席话,甚感欣慰,问道:“大夫的话很有道理,只是不知要用多少人马?”

“散宜生怕他日后又要变卦,便说:“大王兵进五关,须拜丞相为大将军,交给他黄钺、白旄,总理大权,方可见机行事。”武王一口答应道:“但凭大夫主张。”

“这天散了朝,散宜生便到丞相府贺喜,文武百官也都欢欣鼓舞。次日,南宫适、辛甲奉命前往岐山,挑选木材、砖石,兴工监造将台。”

“转眼将台搭建竣工,到了姜子牙登坛拜将的吉日。武王带领满朝文武来到相府跟前。里面乐声响过三番,军政司辛甲下令门官:

“放炮开门!”只听三声炮响,相府门开。散宜生领路,武王随后,来到银安殿军政司叫道:“有千岁亲来拜请元帅登辇。”

子牙从后面着道服而出,武王欠身道:“请相父登辇。”子牙慌忙谢过,同武王一左一右并行到大门,武王欠身鞠一个躬,两边扶子牙上辇。散宜生请武王亲手扶着凤尾,连“推”三步。

子牙排仪仗出城,只见前面七十里都是大红旗,一直摆到西岐山。西岐百姓,扶老携幼,都来观看。子牙至岐山,将近将台边时,有一座牌坊,上书一幅对联:

千社稷尽归周主

派华夷归属武王

武王到将台边一看,见将台高耸,巍峨轩昂。台高三丈,阔二十四丈,分三层,三层之中各有祭器、祝文。

台前,两边仪仗,成雁行状排列,真是衣冠整肃,剑戟森严。

散宜生走到鸾舆前,请武王出舆,又引导武王走到辇前。

武王欠身道:“请元帅下辇。”子牙忙令中军扶下辇来。宜生引导子牙到台边,请他面南背北,然后,散宜生开读祝文。读罢。

由周公旦引导子牙上二层台,请子牙面东背西,然后,周公旦开读祝文。

读罢,又有召公奭引子牙上三层台,毛公捧着武王所赐的黄钺、白旄交给子牙,子牙跪着接了礼官赞礼道:“请元帅面朝北,拜受龙章凤篆。”

子牙跪拜左右齐声唱起“中和”之曲,奏起“八音”之乐,声音嘹亮,响彻云霄然后,召公奭开读祝文。

召公奭读罢,子牙居中而立军政司辛甲上台,启元帅:“鼓竖旗。”只听两边鼓响,拽起宝纛旗来。

军政司请元帅戴护顶之宝,一旁有军政官用红漆端盘,捧上一顶镶珠嵌玉、明光灿灿的金盔来军政司将盔捧给子牙戴上。

又传令:“取袍甲上台。”军政官高举袍铠,献到台上。

这是一件遍金织就的大红袍,中间一条四指阔的羊脂白玉带,上面镶满玛瑙、琥珀、紫金雀舌八宝。

姜元帅穿上金装甲胄立在台上。

军政司传令:“取印、剑上台。”

军政官捧印、剑上台,又捧来一个架子,架上有令天子旗、令天子剑和令天子箭。元帅有了这几件东西,便可以请得动天子。

军政司将印、剑捧给子牙,子牙接在手中,高举过,眉散宜生便请武王拜将。武王在台下大拜八拜。等武王拜完,子牙取令天子旗,让辛甲请武王上台。

子牙传令:“请开印剑。”开了印、剑,子牙请武王面南端坐,行礼拜谢。武王道:“相父今为大将东征,但愿早到孟津,事成返,则是吾之幸矣。”

子牙谢恩。

武王略坐片刻,起身回宫。

子牙在将台上传令:“三天后众将在教军场听点。”

辛甲领命,传与众将知悉。

子牙拜将完毕,离了将台,往岐山正南而来,早有哪吒领着众门人前来迎接。三山五岳的阐教道友也都来饯别。

一场讨伐纣王的,天定之战,就这样拉开了序幕。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